大鹏展翅乘风起——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回顾[摘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民航事业获得新生,国家的改革开放为民航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中国民航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共和国的兴盛,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民航很重视1950年“八一”开航的宣传,常把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民航发展的起点。
图1:近期中国民航国内航线图 从很早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辈就有了翱翔蓝天的憧憬、遐想和探求。一对美国兄弟在1903年发明了有动力的航空器。时过6年,一名归国华侨也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但旧中国积贫积弱、战乱频仍,民用航空发展十分缓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民航事业获得新生,国家的改革开放为民航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中国民航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共和国的兴盛,取得了辉煌成就。 飞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即着手恢复和发展民航运输,建立组织机构,迎接“两航”起义,加紧各项准备。1950年7月和8月,相继开辟了国际国内航线。1951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49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9万人次,货邮运输量767吨。 然而,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建国初期国力较弱,并受到“大跃进”和“文革”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的严重制约,总体来看民航运输规模扩展较慢。197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仅有0.48亿吨公里,1975年为1.7亿吨公里,分别仅为目前两架窄体干线飞机和两架远程宽体飞机的运量。 1980年,航空运输三项指标分别为4.3亿吨公里、343万人次和8.9万吨。2010年,分别达到538亿吨公里、2.68亿人次和563万吨,与1951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7.8%、17.1%和15.3%;与1980年比,年均分别增长17.5%、15.6%和14.8%。运输总周转量已是60年前的1.5万倍、30年前的125倍。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新中国在国际民航组织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开始提供统计数据。1975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世界第40位,1980年为第33位,1990年为第16位,2000年为第9位,2005年跃升到第2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 30年前,我国大陆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仅占世界的0.3%,如今已占到8%,加入香港、澳门的运输总周转量,我国已占世界的11.2%,其中国内运输占17%。香港民航目前所达到的运输量,大约与日本、韩国相当,为印度的2倍多。 1950年新中国民航开飞时,仅有30架小型飞机,包括“两航”起义的14架和从苏联购进的16架,总座位数630个,整体运能还不到现在1架窄体干线飞机的二分之一。2010年,民航运输飞机已达到1597架,全部是性能先进的现代化飞机。 航空公司的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国航、东航、南航都已跻身世界航空公司前列,各自拥有400架左右的运输飞机。海航集团旗下在用飞机达到250多架。同时,还建成了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较强的航油供应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 “大跃进”时期,民航也曾盲目冒进,用飞机运送大型炼钢设备和农作物的秧苗,这是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实际上,在若干年里,航空运输都作为一种奢侈品,一定级别的人士才能享用。如今,民航已经飞临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的1%,提高到14%,并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国际旅客运量。 1952年,我国民航业务收入为0.02亿元。按变动价格,2010年这一指标达到4115亿元。自开航以来,全行业有四分之三的年份盈利。民航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虽然不高,但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十分可观,“十一五”期间达到逾千亿元。
图2:1952年民用航空飞行航线图。
四通八达 航空运输的一大优势,是它的通达性很强。修一条三四千米的跑道,就可以连接世界。民航飞机飞越千山万水,飞向四面八方。 2010年,我国民航已有定期航线1880条,其中国内航线1578条(含至港澳台航线85条),国际航线302条。航线总里程(不重复距离)276.5万公里,其中国内航线169.5万公里,国际航线107万公里。 新中国民航国内航线自1950年8月1日开辟航线,当时只通航8个城市,到1980年达到78个城市。2010年,国内航线已通航172个城市的175个机场。按辐射半径100公里计算,民航机场已覆盖了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 我国已经建成了若干大型航空枢纽。2010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64亿人次,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已有16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达到7395万人次,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虹桥两个机场总计为7187万人次,广州白云机场达到4098万人次,深圳、成都、昆明、西安均超过或接近2000万人次。 支线航空方兴未艾。“十一五”期间,民航新增运输机场33个,全部是支线机场。目前,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已分别有机场16个和10个,云南省已有机场12个,除与国内外航线连通外,也形成了区域航线网络。 国家高度重视边远地区民航事业的发展。内地至拉萨航线自1965年开通以来,一直是进出西藏的主要客运通道。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有效利用空地联运,行程更加便当,客流持续增长。昌都邦达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近年来又建成了林芝、阿里、日喀则三个机场。 我国是高高原机场最多的国家,除西藏的几个外,还有四川的康定和九寨、青海的玉树、云南的迪庆等机场。它们为接通与内地的联系和发展旅游事业,发挥着独特作用。 从祖国南部的天涯海角三亚,到处于“金鸡之冠”的漠河,都有民航机场通航,旅客一天之内中转乘机,跨越30多个纬度,可先领略南岛热带风情,再欣赏神奇的北极之光。从欧亚大陆桥的起点连云港,到最西部的维族重镇喀什,也可朝发夕至,穿行空中丝绸之路。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首先开启了内地至香港的空中门户。1978年10月,开通了广州至香港的包机飞行。港澳回归为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香港已与内地43个城市直接通航。2010年,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978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到413万吨,位居世界之首。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香港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5%。澳门机场也已与内地5个城市直接通航,旅客吞吐量达到400万人次以上。 以2003年台湾航空公司先飞单方包机为标志,两岸通航得以实现。继之而来的是双向对飞、航班固定、航路直达。短短几年,大陆已有32个城市通航台湾,客货运量倍增,成为两岸民航发展的新热点和新亮点。
图3:1981年1月,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国际航线开航。
连接五洲 全世界航空运输以国际航线运输为主。目前国际国内运量之比约为三七开,我国和美国民航则为倒三七的构成,但国际航空运输也举足轻重,在国家对外交往和发展旅游事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航很重视1950年“八一”开航的宣传,常把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民航发展的起点。其实,北京至当时“老大哥”苏联的国际航线,于当年7月1日即已开通,只是由中苏合资经营民航公司的苏籍飞行员来飞。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民航只有通达邻国的少量航线。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民航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专机,不得不包租外国民航飞机出行。民航从1956年开始执行出访邻近国家的专机任务。为满足发展外交关系的需要,国家在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经济状况渐好,于1964年改扩建了上海和广州的国际机场,先由外航开辟了到巴基斯坦和印尼的航线。 “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这是周恩来总理于1965年3月对跟随包租外国专机执行保障任务的前民航总局机关一位领导同志所作的重要指示。民航经过精心准备,于当年6月执行了周总理访问非洲的专机飞行任务,并受到总理的肯定和鼓励。在“文革”动乱年代,民航保证了国家重要运输任务的完成。 民航国际运输随国际关系的改善而发展,早期主要为国家外交、外贸工作服务。1971年10月,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11月国际民航组织也通过决议,我国成为其常任理事国。次年,我国即与7个国家签订了《民用航空运输协定》。加紧进行国际开航的各项准备,1974年开辟或延伸了至当时的苏联和日本、法国等7个国家的航线。 从1978年开始,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加快了民航国际运输的发展步伐。1980年开始引进大型宽体客机,1981年实现了中美通航。至2010年,我国已与112个国家签订了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民航国际航线已连接五大洲54个国家的112个重要城市,有55个国家的84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来我国。 在亚洲,我们已构建了连接主要国家和城市的航线网络。我国有19个城市与日本的17个城市直接通航,直通新加坡的城市为15个。与东亚、东南亚其他国家,每周也有多个航班往返穿梭。 在北美,北京、上海和广州与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通航,通航加拿大的两大城市。至欧洲,在北京、上海至巴黎、伦敦、法兰克福之间每天都有数个航班往返。澳洲是我国公民侨居和观光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双方航空公司都投入了足够的运力。 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又相继开辟了至南非和南美的航班,填补了区域空白。中外航空公司之间采取建立联盟、代码共享等方式开展合作。在国内,采取北京、上海、广州等门户枢纽与各省会、首府城市的航线延伸,或以航班紧密衔接实现快速中转。 我国民航已基本实现对五大洲的网络覆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民航为国民的远行和迎送八方来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空中交通服务。
广泛应用 对于民航,人们比较熟悉的是航班运输。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领域,即通用航空。按照标准定义,通用航空是指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动。可以看出,通用航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新中国的通用航空,是从1952年在广州市飞机喷药杀灭蚊蝇开始的。在早期,通用航空发展较快,堪与航空运输比翼齐飞。1965年经扩编以后,民航共有26个飞行大队,其中16个属于通用航空飞行。改革开放以后,航空运输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为其输送了大批技术力量。 进入新世纪,通用航空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又一次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全国已有通用航空企业90多家,飞机1000多架。2010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时间达到14万小时,与1955年相比,年均增长6.5%;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1.1%。 我国民航从1952年开始进行航空护林,目前在东北、云南、广西等林区,每年都有数十架飞机进行森林巡护、防治病虫、机降灭火等作业。从上世纪50-70年代进行的飞播造林,已经形成了丰茂的森林资源。在沙漠地区进行播植适生灌木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1955年,我国民航首次在河北农场进行小麦根外施肥。河南、安徽等小麦产区曾大规模推广飞机喷防小麦干热风,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目前新疆、黑龙江等农场都有通用航空公司,把飞机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集中进行农作物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作业。 为工业和科研服务的通用航空,主要是航空遥感探矿和航空摄影两项。1954年春季,我国民航飞机即在内蒙古、河北等地作业,发现了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继新疆石油勘探之后,1956年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矿,即为航空遥感所探明。航空摄影在地理测绘、资源普查和灾害评估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随着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规模扩展,民用直升机飞行服务一路跟进。在渤黄海、东南海,每天有数十架直升机往来于陆地和石油平台之间,为石油新军摆渡飞行。目前石油服务飞行作业每年3万多小时,占全部通用航空公司飞行时间的四分之一。在新疆、陕西、青海等地,民航飞机执行沙漠运输、石油管线巡护、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和巡护,守护国家的能源大动脉。
图4:东方航空公司直升机投入汶川抗震救灾。
促进文明 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曾经说过:“道路者,财富之基、文明之脉也。”他也曾发出“航空救国”的呼号,但未变成现实。“要致富,先修路”,“要开放,修机场”,是当今时代对交通运输重要作用的质朴诠释。人民航空为人民。民航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 民航自身的回报率很低,但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国外有专家评估民航业对GDP的拉动,其投入产出比为18。民航发展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社会消费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某市领导曾说:“没有民航机场,就没有我们的经济特区。”近年来,在一些大型民航机场周边,临空经济渐具规模。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民航发展提速。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机场建设的投资力度,为保证重大投资项目落户西部,加快提高机场吞吐能力,发展航空物流创造了条件。条条“天路”的开辟,不仅给不发达地区的百姓带来福音,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悄然改变。 民航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言而喻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地方发生疫情或中毒事件,民航飞机及时送医送药。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民航出动飞机45架。2008年汶川和2010年玉树强烈地震,民航飞机火速驰援,承担最难最险的运输任务。最近在中东、北非动荡和日本强震后我方人员紧急撤离中,再度彰显了民航系统的战斗力。 民航在重大活动、重要会展的运输保障中屡建新功。世界园艺博览会先后在昆明、沈阳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之梦,民航安全万无一失,服务优质高效,都写下了精彩难忘的一页。 民航对内对外都是“窗口”单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东航的“凌燕”品牌、国航的“四心”服务和南航、海航的星级达标,从地面到空中,一道道亮丽风景,体现了民族精神,蕴含着东方文化。 文学家总是具有浪漫性。李白曾以大鹏为题吟诗作赋,抒发豪情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引此千古绝句,赞颂新中国民航事业的磅礴阵势和辉煌成就! (作者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新闻
|
|
在线支付100%认证
全球机票联网售票
7*24小时专业客服人员为您服务
电子客票,身份证直接换登机牌